甘肃:税惠助力 守护非遗匠心-全讯担保网

2024-06-21 21:07     来源:中国会计网     

天水雕漆、临潭洮绣、嘉裕石砚、酒泉夜光杯……甘肃的锦绣山川、长河落日孕育出绚烂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触动着历久弥新的文化记忆,也诠释着甘肃人独有的浪漫情怀。为进一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结合非遗企业涉税实际,上门送政策、精辅导、纾企困,以实际行动守匠心护传承,助力非遗“活”起来。

定制式服务 手艺传下来

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发扬,甘肃税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依托税收大数据,对不同非遗行业精准“画像”并制定服务计划,运用“线上+线下”方式,线上“一对一”网络辅导,线下“点对点”上门服务,解除非遗企业涉税费方面的后顾之忧,让“手艺人”变“守艺人”。

雕漆与景德镇瓷器、长沙湘绣并称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三长”,而拥有八千年历史的西北小城天水孕育出的黄河雕漆尤为出名。黄河雕漆以椴木为胎,以生漆做笔,以古石镶嵌,在几十道纷繁复杂的工艺下,典雅华贵、流光溢彩的雕漆工艺品、挂件、家具便被摆上了各大展厅和销售点。

天水黄河雕漆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工艺美术界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工业文化旅游产业骨干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天水雕漆工艺品、摆件、宾馆宴会厅家具等600多个雕漆品种。“在公司创建及发展过程中,税务部门始终关心支持着我们,发票、申报、优惠政策之类的问题,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就能得到帮助,很方便。”赵晨说,“下一步,我们准备把传统雕漆工艺制造和天水麦积山、仙人崖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建设天水黄河雕漆文化博览园,让雕漆工艺品逐渐走入大众生活。”

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使酒泉玉门蜚声四海。玉门不但有中国乐器史上著名的羌笛,还出土了距今3800多年前的陶埙。陶埙形似鱼形、音色古朴,轻巧美观、便于携带,清朝光绪年间,玉门民间开始有人制作陶埙,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近年来,玉门陶埙第四代传人关振国、李培生开设了彩陶和陶埙制作中心,传承和传播陶埙文化。

“刚开始创办制作中心时有点担心,尤其是作为一个手艺人,对经营开店、申报纳税等业务知道得不多。”关振国说,“好在有税务干部上门辅导,给我们讲解税费优惠政策,手把手辅导我们办业务。今年上半年,我们享受税费优惠近万元,在陶埙制作方面更有信心了。”

张掖麦秆画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技艺,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在张掖高台艺脉相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盛鹏燕的带领下,麦秆画逐渐成为高台本地的一种文化产业,带动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让不值钱的麦秆在指尖开出致富花。

“近几年,麦杆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关注,成为收藏和馈赠佳品。麦秆画原材料享受农产品免税政策,降低了制作成本,也为这项传统工艺的延续和发扬提供了助力。”高台艺脉相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盛鹏燕说。

融合式宣传 民俗活起来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中,“有情怀而无效益”成为工艺传承的桎梏。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给了手艺人信心,有效推动了非遗文化转化为生产力。

钩针编织技艺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非遗文化。“定西巧手”何起凤在钩针编织技艺传承延续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独特的针法和手法,并打开了当地妇女们脱贫致富的“新门路”。2019年,何起凤成立了“妈妈体温”手工坊,2021年,又注册成立甘肃千织阁纺织有限公司,专门制作和销售钩针编织品,已帮助当地300多名妇女就业。2022年,何起凤被评为定西陇西县“钩编技艺”非遗传承人,2023年,由何起凤牵头开展的“以钩针编织为载体的文化传承与推广”项目被中国民协民间文化(非遗)课题组立项,“妈妈体温”手工坊也被评为甘肃省省级非遗工坊。

走进甘肃千织阁纺织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缝纫机前动作娴熟地穿针引线,精心绣制着一件件富有特色的玩偶、发卡发饰、服饰等用品。“随着订单的增多,相关的涉税问题也随之而来,还好有税务干部面对面为我们讲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小微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何起凤说。

被税惠春风润泽的还有来自甘南临潭的“洮绣”艺术。洮河两岸的藏、回、汉妇女,用针法繁杂、式样丰富的“洮绣”枕头、花包、花鞋、系腰绣品等,表达着农家妇女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趣。

“税务局经常开展税费优惠政策的专题培训,并清晰展示申报流程,手把手辅导我们操作。税务干部们还利用抖音、小红书、朋友圈等新媒体帮助宣传我们的洮绣作品,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购买。”临潭县洮绣传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丁桂英说。

同样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刺绣工艺,“塞上绣娘”巴迪哈·巴合达里用刺绣工艺连接起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桥梁。2015年,巴迪哈成立酒泉阿克塞县巴迪哈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主要制作和销售哈萨克族特色的民族服饰、民族手工刺绣品和旅游工艺品等。“合作社的绣娘们大多都是淳朴的哈萨克牧民,汉语和文化水平不高,税务局提供的‘双语服务’很贴心,让我们轻松掌握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也切实感受到了税务部门扶持非遗产业发展的决心。”巴迪哈说。

组合式税惠 技术新出来

时代在变,技术在革新,非遗文化也在“变”与“不变”中更迭传承。

武威凉州熏醋是武威传统手工酿造业的非遗项目之一。走进占地面积50亩、投资4000万元的武威醋大妈食品有限公司,浓浓的凉州醋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选料、粉碎、搅拌、蒸煮等酿造工艺流程尽收眼底……

“传统产业不等于守旧,而是要在不断创新中获得发展机遇。”武威醋大妈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文柏说,“税费优惠政策赋予我们研发创新的底气。目前我们已创新开发出精品醋、高原藜麦醋、保健醋、养生醋、风味醋、美容醋等多种创新产品,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嘉峪石砚是我国最古老的石砚之一,也是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砚石产自河西走廊中段的黑山。嘉峪关西玉工艺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宗学,是嘉峪石砚技艺传承人。他说:“国家政策为非遗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税务干部辅导下,让我们有信心将嘉峪石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生动地展示给大家。”

酒泉夜光杯,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旅游最佳必购商品”。夜光杯虽好看,但制作工艺要求极高,随着夜光杯雕这项非遗技艺逐渐淡出大众视野,酒泉夜光杯也一度出现人才匮乏、销量递减的现象。为此,酒泉市税务部门组建专业团队前往调研,通过大数据分析、定制发展方案,为酒泉夜光杯雕传承保护责任单位——酒泉市晶玉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酒泉市夜光杯厂)精准推送销售渠道,并帮助其享受税费优惠政策,助力“老古董”焕发出新生机

©2001-2024 中国会计网(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支持:北京萨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